1. 首页
  2. 端午故事

端午记忆:古代端午最早是健康节 南朝留下屈原托梦传说


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。龙舟争渡,助威呐喊,凭吊祭江诵君赋。

 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,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。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专家、查阅史料,翻找出端午传承数千年留下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气脉,重现不同时代的端午记忆。

  古代端午最早是健康节

  战国时期人们把包含夏至的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、有害于生命的“恶月”,这一时节,各种能辟邪的物事纷纷登场

  全民动员沐浴兰汤、挂菖蒲、缠丝带、喝雄黄酒辟邪保健,这是战国时代端午节的场景。最早的端午节,其实与屈原无关,而是夏季驱除疫病的节日,可以说是最早的“健康节”。

  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介绍,战国时期人们认为,夏至时节阳气达到顶点,代表死亡的阴气重新出现,并将逐渐强大。因此,他们把包含着夏至的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、有害于生命的“恶月”。

  正因为如此,在这一时节,各种能辟邪的物事纷纷登场。人们除了搞大扫除,还要采回能辟邪的兰草,泡在热水中沐浴,称为“兰汤沐浴”。同时,还要在门上悬挂可以辟邪的菖蒲、艾蒿,在家中贴上镇邪的艾虎或符图,并在手臂上缠绕“令人不病瘟”的五彩丝带。

  五月是“恶月”的说法并非完全迷信。鲜于煌说,五月正是蜈蚣、蜘蛛、蛇等“五毒”出没的日子,加上天气渐热容易产生各种疾病,因此人们采用各种手段防止疫病,期待家人健康。喝雄黄酒的习俗也是由此而来。在大家熟悉的《白蛇传》中,白蛇就是在喝了雄黄酒后现出了原形,可见在人们心目中雄黄酒辟邪的力量之强大。

  “如果去除了其中迷信的成分,端午节的现代意义其实也可以理解为‘辟邪’。”鲜于煌说,这种辟邪就是把过去一些不好的“气”,也就是人的某种不佳的状态,通过净化的方式统统去掉,换一个全新的状态,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。